「龙」被中国人认为是最强神兽,也是最大的吉祥物。人们都熟悉龙的形象,但谁也没见过龙的真身。
「龙」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,是千百年来对美好事物追求和祈祷象徵,早已融入人们的生活习俗,形成「吉祥文化」,并以抽象的「龙」图腾具体呈现,反映在风俗民情及各式艺术创作中,如书画、器物、建筑、服饰等。2024年,岁次甲辰木龙年,也正是古魏博物馆开馆大吉之年,本馆特挑选与龙相关的典藏,分「龙-吉祥神兽」、「凤-百鸟之王」及「龙凤呈祥」等三单元,介绍「龙」与「凤」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地位,以及「龙凤呈祥」的美好意涵。
根据东汉许慎(58年-148年)编着《说文解字》对「龙」的解释:「鳞虫之长,能幽能明,能细能巨,能短能长,春分而登天,秋分而潜渊。」,说明龙变化多端,应时而动,耕云播雨,主宰农业生产,是百姓生计所系。今天常见的龙造象,是集九种动物于一身:兔眼、鹿角、牛嘴、驼头、蜃腹、虎掌、鹰爪、鱼鳞、蛇身,它神通广大,可驱邪降福,备受崇拜。
五爪九龙绒毛地毯
清代 (1644-1911)
色彩鲜艳的红色五爪九龙绒毛地毯,应是宫中或行宫所用。五爪九龙高贵非凡,象徵皇权。再者,「九」在中国文化中,寓意长长久久。
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双龙耳三足炉配盖
清代 十八世纪
由三个锥形足支撑,压缩的球体装饰着精美的莲花和叶子卷轴,以绿松石色为地绽放。两侧有龙柄,圆形盖子上刻有卐字,上面还有一个龙头结。
「凤」是中国传说中最美的吉祥鸟,最初也是远古氏族图腾,具神秘色彩。传说凤出现,百鸟簇拥,国运昌盛,天下太平,和「龙」分庭抗礼。
另一传说,凤为雄鸟,凰为雌鸟,凤凰是幸福使者,每五百年就背负着人间积累的业障,投身烈火,以结束生命换取人间的祥和与幸福,最终得以浴火重生,称为「凤凰涅盘」,象征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。因此,凤凰也用以比喻圣人。
斗彩「吹萧引凤」人物故事折沿大盘
清 康熙 (1662–1722)
此盘以白釉为地,盘心以斗彩绘「吹萧引凤」人物故事,故事出自西汉刘向《列仙传•萧史》,盘心所绘,正是萧史、弄玉引来凤凰的故事。
此盘器型规整,胎体薄,釉色莹白,纹饰清晰,格调高雅,红蓝色彩对比强烈,画意喜庆、富贵吉祥。
相传春秋时代秦穆公(前705年—前621年)时期,有一位名叫萧史的人,善于吹箫。每当他吹箫,孔雀、白鹤等都会被他的萧声吸引。秦穆公有个女儿,名唤弄玉,也非常喜欢音乐,于是秦穆公就将女儿弄玉嫁给了萧史。婚后,夫妻俩人以音乐相伴,萧史教导弄玉吹箫,吸引了凤凰停在他们的房子上。秦穆公为他俩盖了座凤台,夫妇俩住了几年后,有一天,双双随着凤凰成仙飞去。
铜胎画珐琅花鸟纹花口折沿大盘
清中期
銅胎畫琺琅又稱為廣東琺琅,是在銅質胎體上塗上琺琅釉料作畫,經燒製加工為一體的複合性工藝,而畫琺瑯又稱「洋瓷」。
琺琅彩最早源於十五世紀的歐洲比利時、法國、荷蘭三國交界的佛朗德斯地區。這種製品是在17世紀晚期,即康熙朝鬆弛海禁後,從海路經廣州傳入中國。康熙二十二年(1683),西方傳教士進貢了金屬胎畫琺琅器,他深受吸引,由於廣州在清代屬唯一對外開放門戶,許多外國人都由此進入我國,使廣州的琺琅製作在國內始終處於高水準,地位舉足輕重。那時廣州是畫琺琅的最大產地,不僅有規模巨大的畫琺瑯行業和作坊,且向內廷輸送畫琺瑯匠人,於是廣州和北京內廷造辦處琺琅作坊開始進行試燒這種工藝品,經過大約10年的時間終於試燒成功。乾隆五十八年(1719)特指派法國人到宮廷指導工匠畫琺琅彩於銅胎上,從此多了中國風格的琺琅彩器皿。隨著東西貿易的頻繁,需求更大,廣州成爲中國重要的金屬胎琺琅器生產中心,在品質,數量和花色品種等方面,一直位居前列。
孔子说:「天子布德,将致太平,则麟凤龟龙先为之呈祥」,意思是说当麟、凤、龟、龙四种瑞兽出现,代表天下太平。这句话被记载于《孔丛子》这部古书中,也就是「龙凤呈祥」一辞的出处,距今已有2000多年了。
随着历史的轨迹,龙凤在中国文化中不断演化,从抽象到图像,其中蕴含有丰富的寓意,如民族共融、和合美满、吉祥如意等。
五彩龙凤鸡首酒壶
清 道光 (1821 – 1850)
壶以白釉为地,青花加彩,仿明朝万历风格端把酒壶。壶流顶端雕饰红釉鸡首作壶嘴,形神具备。壶把上点缀一撇红 釉,与壶流相呼应,别具匠心。壶腹一面用蓝、绿及红釉绘 一条张牙舞爪的巨龙盘旋在空中,四周点缀云纹,色彩浓艳。 另一面五彩绘一只形美色艳飞翔于空的彩凤,凤身黄釉,凤首及翅膀饰以蓝,凤尾五彩缤纷。 龙凤均为祥瑞神物,龙凤相配俗称「龙凤呈祥」,寓意吉祥如意、国泰民安、幸福安康、百年好合等。
五彩龙凤纹杯一对
清 嘉庆(1796–1820)
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,象徵权威;牡丹为花中之王,寓意富贵。在瓷器的图案中,多为鸟中之王的凤穿牡丹,凤在上,牡丹在旁边,但在光绪年间,临朝听政的慈禧将自己视为皇帝,因此出现龙穿牡丹。而她的墓碑也出现「凤在上,龙在下」。